Sep 25, 2008

精益生产或是六西格玛?

精益生产的理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而六西格玛的诞生相对于精益生产要晚一些,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斯的摩托罗拉公司。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精益生产要比六西格玛更早地传入中国。虽然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虽然产生的背景和时期都不同,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备受世人关注,在对精益生产品头论足的同时总忘不了带上六西格玛,在谈论六西格玛长短之时也不忘与精益生产沾上边儿。
两者就像黑暗中的两盏灯,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指引着制造领域前进的方向,但究竟是走向精益还是六西格玛呢?精益在一边摇旗呐喊,但六西格玛也鼓声如雷,双方毫不示弱。于是很多人迷茫,很多人犹豫,越来越多人感到困惑甚至痛苦。往左还是往右?本来就是一个方向,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究竟是什么关系,究竟是谁优谁劣,还是精益六西格玛最厉害?我想很多人都想看看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正面交锋的一场龙争虎斗,过程和结果都一样精彩,一样令人期待。

1.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产生的历史地位。
精益生产称为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是颠覆传统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虽然传统工业工程方法的烙印很深,但精益生产提出的以小批量多品种频繁切换的灵活生产,以小型专业设备取代大型通用设备来应对市场需求的模式是全新的理念,七大浪费的概念也完全不是传统观念的延伸.精益生产方式是一种"方式"的变革,是"新方式"替代"老方式",是"先进"取代"落后"的世界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六西格玛的核心DMAIC[DMAIC是指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 是延续传统的PDCA,或者是ISO体系中持续改善的思维模式,整合了原来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演变得更系统、更完整、更严密。且六西格玛的根本在于财务成果,注重财务表现的六西格玛出现之后,一切都改观了。因此六西格玛其本质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2. 让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比武过招。
其实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已经正面交锋过,而且还没有停止。六西格玛不论是其创导者摩托罗拉公司还是将其发扬光大的GE,在运用六西格玛的若干年后的今天,他们都在尝试精益生产而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而精益生产的创始者丰田公司则声称他们没有运用六西格玛,包括很多能把精益生产做好的优秀企业,其精益生产能实现六西格玛的目标。也许这些不足于证明交锋结果的“成”和“败”,但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思考。

3.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实施过程和状态。
我不敢说对六西格玛有多深的了解,但和很多有六西格玛经验的朋友交流。很多公司在实施六西格玛项目时,很多被冠于六西格玛名称的项目,其实是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套用六西格玛的框架,按照结果收集或设计需要的数据,最后做出一个漂亮的报告。(当然,有些黑带级项目确实按照六西格玛步骤实施并取得不错的绩效)。另一方面,很多公司为了六西格玛,什么项目都用六西格玛命名,有时就会弄得有些啼笑皆非(比如曾经某公司有人力资源部门把改善前台接电话的方法用六西格玛来改善)
精益生产实施也是步履维艰,其真正成功者也微乎其微。问题的根源是大部分人仅仅把精益生产当成一种工具,用于解决面临的某个具体问题,但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老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这本来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其实企业就是在解决问题中进步的,如果没有这种理念,很多人就对精益生产会失去信心或者没有兴趣。然而精益生产或者说持续改善是一种企业文化。
作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许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在某些方面也许异曲同工,但作为变革的必然,虽然举步为艰,但最终精益生产必将成为生产管理的主流方式,不可逆转。就像市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样,不管你认不认同,其结果都是无法跨越和回避的。而如果仅仅是工具,如果不好使你当然可以换别的工具。

4.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本身的特点。
精益生产强调现场,强调“做”,全员参与改善用持续改善,其方法本身通俗易懂,从高级经理到一线员工,都很容易参与。
六西格玛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需要大量的数据统计和逻辑分析,要充分运用电脑、软件等,不是每个员工都能掌握和参与的。
六西格玛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一小部分的工具,而精益生产将普及到各个待业各个领域,具备广泛性和普遍性。

5. 精益六西格玛 ?
Lean sigma是最近比较流行和热门的说法,精益六西格玛真的是结合了精益和六西格玛的精髓的结晶吗?武林宗师告诫学武之人,如果两股真气贯入体内相撞后,如果不能很好的驾驭就很容易走火入魔。有时候两个最聪明的男女结合也不见得生出的小孩就绝顶聪明,也有可能是个傻瓜。
不管是作为工具或者方式,精益和六西格玛都有其独到之处,当然也会有不足(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我个人的感觉是精益生产是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的应对方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大部分问题(也许是95%)都能通过精益生产解决。六西格玛其逻辑本身很容易理解,但其实施过程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如数据收集和分析、花费更多的时间),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非常有效。

如果借人生病作为一个例子,如果生病只是闹肚子,只需要医生问诊后开药方,而不需要先拍CT、照X光,再分析检查结果,最后再出药方,虽然这样做更仔细,但最终医院得到的只能是抱怨。
因为,精益和六西格玛其实是存在结合的,比如Nokia推行几年的六西格玛努力之后,将六西格玛纳入精益生产系统中,成为实现精益生产两大支柱之“自动化--零缺陷”的重要工具。这样也许能比较充分发挥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长处,这难道就是精益六西格玛?
备注:部分文字摘于自《精益六西格玛》一书
The article was supplied by my friend Andy Song, Thanks for his effort!